社会媒体报道
社会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党群工作>>社会媒体报道>>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报】拓展档案学理论发展的潜在空间

作者:明海英  编辑:  审稿:文宣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03-04   阅读量: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湖北省档案研究院日前在武汉联合主办“中国本土档案学发展百年回眸暨覃兆刿教授《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出版20周年纪念研讨会”。来自档案界的学者从不同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档案人生观、档案数据共享等理论与实践问题。

推动档案事业融入数据化浪潮

档案事业现代化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覃兆刿认为,应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档案资源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通过加强档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同时,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中国档案事业的国际影响力。在他看来,我国档案事业的现代化应以“工具”和“信息”并重为价值目标,从档案实体对象与专业技术建构与应用、档案制度与社会关系调适、档案价值观与档案事业定位和效能呈现中思考如何增强其合理性。根据相关研究,覃兆刿在其著作《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中提出了“档案双元价值观”这一概念。

档案是工具价值与信息价值的双元结合体,这是档案与文件、图书、文物的根本区别所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昌山认为,“档案双元价值观”的提出,强调了档案工作中工具性和信息性的平衡发展,可以避免在档案管理中过于偏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浙江师范大学档案馆副馆长易涛表示,20年来,在对兰克史学、经典管理理论和文献交流理论的分析研究中,“档案双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不断丰富,在解析档案价值实现“椭圆现象”的基础上,其立体模型得以建构完善;除了获得国内认同赞许外,其核心思想也实现了域外传播,实现了从“观念”到“理论”的转型。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任越通过数学图形演绎表示,“档案双元价值观”的理论内核在数智化时代不会有太多变化,而档案的信息价值和知识价值可以无限延伸。他从理论自觉与理论求变、档案工作样态解读、档案社会观养成、档案多样化呈现形式四个方面,阐释了“档案双元价值观”的延展空间。

在数智化时代背景下,档案工作正经历“从管档案实体到管档案数据”的变革过程,而档案数据共享是实现这一转型的“接驳点”。易涛认为,伴随变革过程,档案数据共享的内在价值、协作意义与实践效用将逐渐形成行业共识并赢得社会认同。他表示,“档案双元价值观”缘起于对传统“档房”向近代“档案馆”转型的理论思考,其内涵也将在档案行业数据化转型过程中不断丰富。档案数据共享既要重视工具价值的“求真”,也要关注信息价值的“促用”。唯有如此,才能在推动档案行业融入数据化浪潮的同时,彰显档案数据的个性特点和独特价值。

推进档案学学科体系建设

创新方法是中国本土档案学研究发展的不竭动力。基于已有研究,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档案学系主任周林兴提出了对档案价值的新认知、新方法。新认知即档案价值是负载于档案的一种社会关系,新方法即“档案价值漏斗判定模型”。他认为,从档案作为整体的角度看,当前档案价值认知多数以通行标准为参考,辅以社会阅历、工作经验等,主要考量其情报价值和凭证价值,而忽视了档案是否具有典型性、艺术性、奇特性及展览和教学用具价值;从档案作为个体的角度看,档案研究人员无法以当下的认知和标准判断档案是否具有价值。他提出,新认知、新方法意在强调进行档案价值判定时,要以发展的观点充分考虑档案所反映的各种社会关系,使档案收集、保管进入“全时代”。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张斌表示,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优化配置档案资源提供了新方式。档案学研究对象逐步实现从“纸与墨”向“数与网”转变,加速了档案学学科体系的整体性数字转型与创新发展。档案对象管理空间以此为基础,实现了以“模拟态—数字态—数据态”为主要表现形态的演化发展。在此背景下,档案学与信息科学、数据科学等领域的交叉融合日益深入和丰富。

科技档案是中国特有的概念,科技档案工作一直是中国档案界研究与实践的重点。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朱兰兰表示,科技档案数字化管理、数据化管理、开放利用服务、数据安全等逐渐成为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的重要课题。要以开放姿态整合资源,从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三个维度剖析科技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可行性,从“理论—政策—技术”三个层面解构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内涵,探寻科技档案管理理论发展的潜在空间和持久动力。

张斌建议,加强对档案学学科发展规律的理论阐释,充分挖掘中国档案学学科的中国特色、建设规律、基本经验,解析中国档案学学科体系的结构、演变与发展机理,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入手,系统梳理中国档案学学科走向独立与不断发展壮大的学科建设过程以及最新交叉边缘学科发展前景,明确面向未来的中国档案学建设路径。通过对档案保护历史的追踪、溯源、考究以及对其本质与规律的研究,厘清中国的政治、经济、地理、气候、文化与档案保护实践经验及其规律发展的基本关联,由此增加档案保护学科的理论厚度。

中国社会科学报:https://epaper.csstoday.net/epaper/read.do?m=i&iid=6769&eid=48456&sid=224276&idate=12_2024-03-01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3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