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中国移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南京大学落下帷幕。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得“挑战杯”主体赛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创近年来学院最好成绩。
据悉,本次大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搭建了“1+2+N”工作矩阵,即1个主体赛,“揭榜挂帅”“人工智能+”2个专项赛,多个配套活动。赛事共吸引来自全国2700多所高校的40余万件作品、300多万名学生参赛,最终共有640件和643件作品分别入围主体赛和“人工智能+”专项赛终审决赛。湖北大学在本次“挑战杯”主体赛中共有5个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揭榜挂帅”专项赛中有6个项目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获奖团队简介
主体赛 全国二等奖
项目名称:小茶叶大民生:边销茶产销困局破解及其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路径——基于中西部九省区的实证调研

团队成员:张晶晶、迪丽阿热·麦麦提、程烨、云翔、常露情、黄紫璐、周楠、张婉莹
指导老师:许若冰、黄柏权、何强
项目简介:团队历时四年前往9省区28县市进行深度调研,形成全国边销茶产销情况的调研报告,深度分析边销茶产业存在的品质、健康、发展困境,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为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产业范例。
主体赛 全国三等奖
项目名称:中医药老字号在新时代的破圈振兴之道——基于武汉“叶开泰”的实证研究

团队成员:曾宇欣、张文霞、谢瑞、张梓桐、崔若荠、李淋
指导老师:雷平、周丽玲、马璇
项目简介:项目以百年中医药老字号“叶开泰”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在新时代的破圈实践。通过实证研究,探索其如何通过文化IP塑造、产业链创新及年轻化传播,实现品牌振兴。项目旨在提炼出一套可供行业借鉴的中医药老字号现代化转型路径与发展范式。
备赛过程
为备战本届“挑战杯”竞赛,学院高度重视、系统谋划,构建了“全程化指导、全环节打磨、全方位保障”的备赛工作机制。学院成立学生科创竞赛工作领导小组,在校团委的全程指导与统筹协调下,有效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形成协同推进的备赛合力。
在备赛过程中,参赛师生团队深度融合学科特色与社会现实,反复打磨项目内容、优化展位设计与路演表达。学校、学院还多次邀请校内外专家参与项目指导,组织院领导班子、指导教师及专业教师开展多轮集中评审与模拟答辩,从项目科学性、逻辑严谨性到答辩表现力等各环节进行细致辅导,为项目竞争力与团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国赛佳绩的取得,既是我院学子扎根专业、服务社会的生动体现,也是学院长期以来坚持“科创育人”、注重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的成果彰显。两项获奖项目充分展现了学生扎实的学科素养、深切的家国情怀与面向时代的创新意识。
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融汇学科特色与时代关切,切实发挥“科创育人”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兼具专业素养、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