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正文

“人才培养大讨论专题”:档案学专业新质生产力与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

作者:历史文化学院  编辑:马璇  审稿:余芳   来源:历史文化学院  发布时间:2025-05-02   阅读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档案学专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25年4月25日,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功举办了“档案学专业新质生产力与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旨在通过主题学习、学生发言、业务交流等形式,推动档案学专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融合,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复合型档案人才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研讨会由档案系主任李彩容主持,档案系全体教师以及2022级、2023级档案学本科生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伊始,李彩容主任对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及其在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解读。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期间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多次提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全面说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她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创新,档案学专业建设与发展应聚焦于提质升级,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数智赋能,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聚力创新,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她强调,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应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高水平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和档案管理专业技能,拥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与修养的交叉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在学生代表发言环节,2022级档案学本科生沈琬婷、2023级档案学本科生明思宇、谢瑞和唐海平分别分享了他们在专业学习、实践、项目竞赛等方面中的感悟与体会。沈琬婷同学从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两个方面展开,详细介绍了专业课程的学习收获,以及参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项目、档案馆实习等实践经历。她讲述自己深刻体会到了档案学的重要性和作为一名档案人的责任感,同时也认识到增加实践环节、跨学科交流合作的必要性。明思宇同学从学生视角出发,结合自身在湖北大学档案馆的实习经历,阐述了信息技术对档案工作的重塑以及档案“文化生命力”的激活。谢瑞同学结合自身参加挑战杯项目的经历,分享了自己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解以及在项目中感受到档案专业知识的优势,认为档案学作为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在跨学科项目中展现了独特优势。唐海平同学结合参加竞赛的经历分享了自身的感悟,认为学院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赋予学生核心竞争力,更培养了敏锐捕捉创新点的思维习惯,也认识到课程专题化模块化方面还存在不足。同时,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即人才培养不是单向的“被塑造”,而是主动的“自我塑造”。

随后,会议进入人才培养主题研讨和业务交流环节。档案系全体教师围绕“新质生产力与创新人才培养”这一主题,结合沈琬婷、明思宇、谢瑞、唐海平同学的发言,就档案学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学科交叉、科研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教师们一致认为,档案学专业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任务驱动环节,课程内容上应善于利用工具、学习资源,减少功利性,结合前沿热点开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找到兴趣点,使其变成自己的特长。同时,也指出并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模块化讲解,应积极探索与其他学科的合作模式,拓宽学生的视野,为档案学专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档案系副主任王英老师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与指导发言,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成果,并强调档案学专业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王英老师指出,档案学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和学院的支持,尤其是在人才培养、专业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为档案学专业师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研究条件。同时,希望能够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微专业的创办等。

本次“档案学专业新质生产力与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为档案学专业师生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进一步明确了档案学专业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相信在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湖北大学档案学专业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3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