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覃兆刿教授的《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一书出版20周年。该书因系统建构的原创学术体系——“档案双元价值观”,在档案学界产生了广泛、持续的学术影响,成为众多档案学研究和专业著述的理论基础,并在档案事业实践中受到重视。
近段时间,覃兆刿教授先后应邀在吉林大学、三峡集团、山东大学、中兴通讯、武汉理工大学、长江水利委汉江集团、武汉市江岸区档案局/馆、中国科学院办公厅/档案馆、国家电网莲蓄公司、华中师范大学等全国多家企事业单位做专题讲座,借以纪念《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一书出版20周年。这些讲座分别以《作为记忆的档案》《作为史料的档案》《企业档案资源的“固化与“活化”》《企业档案资源的建构与价值实现》《重大科技项目档案的建构与规范化目标》《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档案双元价值的逻辑与实证》《档案双元价值观的视野:档案资源的建构与开发》《档案双元价值与企业档案工作的“存”“用”之道》《档案双元价值的核心意蕴与实践路向》等为题,讲座受到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主任邓君教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曲春梅教授、中科院档案馆馆长潘亚男研究馆员、中科院昆明分院副院长张教林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李玉海教授、国家电网莲蓄公司李彬总经理以及相关档案行政部门、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参会领导和同行专家的好评。
档案双元价值观是对新时期档案实践困惑、中国档案事业传统、档案价值呈现的哲学反思,覃兆刿教授在讲座中解读档案双元价值的内涵和本意,并着重阐释了如下观点:
在档案双元价值观中,“双元”并非一个数量概念,而是一对关系概念,旨在揭示档案价值的形成规律;
档案双元价值的底层逻辑,是人类记忆行为与管理对象实质的合目的性。档案首先是作为一种记忆方式,一种现实记录与历史书写规范,然后才是一种载体或对象。档案是人类对凭证信息的合目的控制;
档案工作是一种自觉的、专业的、集人类理性与情感于一体的记忆维护业务,具有典型的社会治理取向与历史文化载体双重特性;
档案方式保存了历史样本,文化时空系于档案传承。加强档案事业实为一项优化社会记忆功能的“健脑工程”;
档案作为文献一支,其特质为形成过程的伴生性、文本实体的系统性、信息内容的凭证性、建构行为的合目的性。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目标实则出于档案特质的规定性;
档案双元价值观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基于对我国古代、近代档案事业传统的整理与解构。古代社会对档案工具价值有透彻认识。档案事业现代化目标中,不能因为信息环境而忽视其首先作为工具的前提。现代档案事业应以档案工具价值和档案信息价值“双元”并重为目标和功能定位。档案信息价值的转向是我国档案事业从古代“档房”向近代“档案馆”过渡的思想基础;
档案双元价值观作为一个理论体系,是对档案特质、档案定义、档案价值、档案事业传统与现代化目标等概念体系的反思和重构。其中,不能将文件的特性等同于档案的本质属性。档案定义中的表述,应以“凭证性”涵盖“原始记录性”,从而适应电子文件时代和实物档案、民生档案等新技术、新理念的专业实践背景。同时,应以“合目的性”彰显档案事业的建构属性和档案人的岗位责任与专业贡献;
档案事业既要在社会治理(真相、诚信和秩序维系)中积极发挥工具职能,又要在生产、学术、文化事业和人类精神生活中发挥作用;
档案事业格局应呈现为椭圆式的“双中心”结构(工具价值与信息价值并重),充分实现在档案资源建构和档案信息服务两方面与社会实践的对应和同构;
在档案资源建构与开发利用中,应尊重档案的形成与运动规律。注重档案资源建构中的广泛与精深、日常与抢救、立体与样本、情怀与理性相结合。
覃兆刿教授在系列讲座中深情回顾了2003年《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一书的出版和相关核心成果发表,感谢在成果刊发、出版、转载中付出的同行领导和编审专家。该书的出版和后续成果先后受到2001和2005年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相关论述先后在《近代史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档案与建设》《北京档案》《档案学研究》《云南档案》《档案与微缩》(台北)《国家图书馆学刊》《档案学通讯》《浙江档案》《中国档案》《档案管理》《档案记忆》《陕西档案》《档案天地》《档案学》(人大复印资料)《文摘报》《长江日报》《新华文摘》《中国档案报》和Archival Science等发表或转载。
覃兆刿教授在讲座中尤其感谢前辈学者的肯定和鼓励。“档案双元价值观”提出20年来,其原创性以及在基础理论与专业实践两方面的意义,为国内档案界众多学者和实践领域专家所关注,台湾同行学者甚至将其誉为“档案的哲学之道”。著名档案学家陈兆祦先生在《中国档案报》刊发书评称赞,该书“大气却能做得踏实”“颇具新意和原创性”,“为我们贡献了档案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全书在理论上的建设是系统而颇具价值的”。四川大学黄存勋教授发文肯定,该书展现为“全新的视角、大气的架构、独到的见解和透辟的分析”,“从别具一格的双元价值观出发,对档案事业现代化进程的实质作了中肯分析”,“在准确把握传统与现代化关系的基础上,对推进中国档案事业的现代化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上海大学潘玉民教授认为:该书“建设了一个新的体系”,“为档案现象的解释拓展出一条新的思路”,“在档案学理论方面有独创的见解”,“是近年来出版的档案学术原创性精品专著之一”。西安翻译学院吴连书教授称赞该书,是“近年来中国档案学界颇具学术功底的一部好书”,“值得中国的档案工作者摆在案头”。著名文献学家周文骏教授、国际价值哲学学会原会长江畅教授、武汉大学资深教授陈传夫以及档案教育界多位资深专家,国家档案局和省市档案部门多位领导,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对档案双元价值相关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热情鼓励。
《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通贯古今的理路,充满哲理的建构和面向实践的问题意识,吸引了同行学者们的研究和运用。在覃兆刿教授于《企业档案的价值与管理规范》(2010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和《档案双元价值论谈》(2015年,科学出版社)中进一步阐释和丰富相关主张的同时,档案双元价值观展现出持续的专业学术影响。20年来,在国内同行学者中不乏以档案双元价值观作为理论基础的研究,他们在多种研究和实践中对档案双元价值观加以丰富、深化、拓展和应用,使这一学术观点上升为“档案双元价值论”。黑龙江大学任越教授以“档案双元价值观”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形成系列成果,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结项成果——《档案双元价值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科学出版社),获黑龙江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此外,以档案双元价值为理论基础的专著或教材还有: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朱兰兰教授主持的国家教育部档案学一流本科课程及教材《科技档案管理学》(郑州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徐拥军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国有企业境外档案监管体系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获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奖;河北大学李颖教授的博士学位论文和著作《数据时代面向知识共享的企业文件与档案管理研究》(人民出版社),成果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广西民族大学徐辛酉教授的博士学位论文及著作《档案社会控制功能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另有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安徽大学、云南大学、南昌大学、苏州大学、湘潭大学、南开大学、国防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莆田学院和湖北大学的多位同行教授和青年学者,他们在学术会议、学位论文或相关研究成果中运用了档案双元价值观。
档案双元价值观对档案现象的解释力还在档案馆新馆建设、企业档案管理效用评估、档案行政监管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理论支持作用。中南大学向禹教授评价,“档案双元价值观很好地解释了档案现象,解决了实践工作中的不少困惑”。重庆钢铁集团档案馆温勇耀馆长认为,“档案双元价值观对企业档案管理创新很有启发和引导作用”。常熟市档案学会理事长丁耀琪先生则告知,他所主持并获国家档案局奖励的有关成果,受到档案双元价值观的启发,认为档案双元价值观于“档案事业的核心价值”可谓“阐述精准”。湖北省档案馆刘志成副馆长认为,档案双元价值观“从学理上找到了档案实践困惑之源”。
档案双元价值观的核心主张因众多同行领导和专家的给力传播而走近讲堂和实践,也因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会、国内同行学者们的国外访学活动等悄然走向海外同行。覃兆刿教授曾应邀为外国专家专题介绍中国档案事业传统,档案学国际著名期刊Archival Science、埃及相关文化展览,尤其是山东大学访英学者曲春梅教授、云南大学访美学者胡莹副教授、湖北大学访美学者王英副教授等青年学者在国外同行研讨和交流中的系统介绍,更是直接推动了档案双元价值论走向国外同行。
今年国际档案日前夕,云南大学陈子丹教授评价《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堪称中国当代档案学的经典之作”。天津师范大学蒋冠教授也称该书是“难得的经典之作”,认为“档案双元价值观是国内档案学界为数不多的原创性、系统性、科学性兼具的理论学说,虽历经时间磨洗,仍光彩灼灼”。广西民族大学黄夏基教授更是评价档案双元价值观为“档案界之大幸”。
覃兆刿教授至今保存着《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一书的相关记录,其中包括出版选题通知、书稿校样、国家社科项目立项与成果鉴定证书、部分阶段性成果手稿、多种期刊样本等,尤其珍藏有著名档案学家陈兆祦先生、国家档案局原局长冯子直先生、郑州大学王金玉教授、国家档案局副局长刘国能先生等与此相关的书信手稿。武汉市档案馆徐辉馆长表示,应珍视档案学科有价值有影响的原创成果,武汉市档案馆有意收藏有关档案双元价值理论的相关文稿和出版物,妥善归档这一理论建构、演进与实践运用的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