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4日上午10:00,湖北省历史教研员冯长运老师应邀做客我院,在湖北大学一号教学楼224教室开展《AI赋能中学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刘彦波教授主持,刘志玲老师、冯博文老师及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研究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冯老师以“VR/AR是指什么?”、“制作VR的工具有哪些?”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指什么?”为切入点,围绕政策与需求双驱动下的AI教学变革的背景、AI赋能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做法以及理性审视AI实践亮点、问题和展望三个模块,讲理论阐述和AI设计案例相结合,为推进AI技术与历史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专业引领。
首先,冯老师以《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为政策锚点来讲述政策与需求双驱动下的AI教学的改革背景,明确AI融入历史教学是响应国家科技战略、提升教育品质的核心路径,能够促进学生成长、辅助教师教学和支撑教育管理。针对历史学科,冯老师强调三大原则:以AI强化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建立三级审核机制保障内容合规、明确教师主导地位避免技术异化,为AI教学划定了“工具服务于教学”的边界。
其次,冯老师结合《AI助力高中历史教学的实现》等多种案例,讲述如何通过AI助力优化教学设计,实现教学内容的衔接、贯通和重构,强调了将AI全方位、全过程融入课堂教学,并用三大核心设计方法以及四大关键策略来保证教学效果。例如,史料锚定策略、教师主导策略、互动深化策略以及效果闭环策略,为师生共同呈现AI赋能历史课堂的具体路径。
最后,在理性审视AI教学的进阶方向上,冯老师也指出当前实践的四大现实问题:资源准确性风险、技术适配不足、教师能力断层、评价体系缺失(多数学校仅以“知识点掌握率”衡量效果,忽视历史思维与价值观培育)。针对教师能力提升,他提出“三级能力体系”:第一,基础层:掌握VR设备调试、权威资源筛选等工具实操,独立完成AI教学片段设计;第二,进阶层:开展跨学科融合(如AI+历史+地理还原丝绸之路)、开发校本VR资源;第三,高阶层:推动AI教学的课题研究与案例推广。在展望未来时,冯老师强调应坚守“教学逻辑”本位、聚焦“思维建构”核心、弘扬“人本主义”精神。他总结道:“在人工智能时代,历史教育的根本价值愈发凸显——即培养具有独立人格、批判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公民。教师的核心角色不可替代。”冯老师以《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案例布置思考题,希望推动同学们积极运用AI。

讲座尾声,刘彦波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冯老师的讲座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在新的教育形势下,AI教学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了解AI、学会运用AI来协助教学,让教学更有亮点。
本次讲座搭建了“政策-实践-能力”的完整框架,为师生提供了可落地的AI教学路径。
主讲人简介:
冯长运,原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湖北省历史教研员。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长期从事基础教育政策与规划、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