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7日上午10:00,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杜老师应邀做客我院,在湖北大学一号教学楼224教室作了开展“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新变化与教学应对”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刘彦波教授主持,25级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研究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杜老师以“历史课程如何铸魂育人”为切入点,围绕新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确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结构化课程内容以及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四大模块,明确“重视课程价值、落实核心素养”是新课标改革的核心导向。并结合大量一线教学案例,与现场师生围绕“初高中素养衔接”“史料选择策略”等问题展开互动,其生动的案例与实用的方法,让参会者对新课标落地有了更具体的认知。

首先,杜老师指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核心变化为在课程目标中提出“核心素养要求”。她强调,这并非新增内容,而是对以往教学目标的“提升与升华”,其核心逻辑是通过核心素养的落地,真正实现历史课程的育人价值。
其次,在确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方面,杜老师提出了教学目标设计法:设计原点锚定课程标准、切入点紧扣教学内容、落脚点匹配学生学情,并以“远古人类”板块为例,展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案例。
再次,杜老师认为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结构化课程内容要明确教什么,学生要学到什么程度,怎么教与怎么学。三者之间要形成一个立体的、动态的结构,改变课程内容只是划定知识的范围、线索和要点,将学生所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
最后,杜芳教授强调,教师需以核心素养为纲领整合教学内容,并分享了一线教学的实操方法:熟读历史课程标准,精准把握内容要求的素养指向;梳理主题、重难点与关键问题,搭建“大概念统领”的知识框架;结合单元主题“强干弱枝”,通过真实案例实现知识与素养的融合。

讲座尾声,刘彦波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认为杜老师具有视野的高度、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宽广度,希望同学们认真领会,把新课标的精神运用到教学设计的实践中。
本次讲座为师生搭建了“新课标理论-教学实践”的桥梁,为后续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提供了清晰指引。
主讲人简介:杜芳,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中小学(中职)历史国家教材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师范认证专家组成员,湖北省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长,湖北省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