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学科科研>>学术动态>>正文

何晓明教授为我院师生讲述冯天瑜先生的学问人生

作者:秦宁东  编辑:历史文化学院  审稿:文宣   来源:国务系  发布时间:2024-06-03   阅读量:

5月31日上午,我院何晓明教授在5003会议室举办了一场题为“冯天瑜先生的学问人生”的专题演讲。副院长刘彦波教授主持,部分教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何晓明教授回顾了冯天瑜先生的学术生涯,介绍了他在中国文化史、历史文化语义学和湖北地方史等领域的研究和贡献。

何老师剖析了冯先生的治学理路与研究方法。他指出,冯先生遵循“即器求道,观象索义”的治学理路,致力于微观辨析与宏观把握相结合;注重中国文化的两个关键时段——春秋战国与明清,即文化的“生成”与“转型”时期之文化演进研究;强调文化史研究应彰显地域特征,把握“一”与“多”、个性与共性的关系;还十分注重开掘异域史料。冯先生治学追求义理、考证、文章的统一,认为学者应有理论准备、知识积累,也应当锤炼语言、长于词章。关于学问根底,冯先生有“看家书”一说,他以王夫之《读通鉴论》、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及黑格尔《历史哲学》为“看家书”。在写作方法上,冯先生讲究“一慢、二快、三慢”,即材料搜集、题旨锤炼、结构形成,历时较长,为“一慢”;材料既定、构思既成之后,则应凝神聚气、全力书写,不可拖沓、不可支离,为“二快”;书稿既成,须沉淀、反复锤炼,谓之“三慢”。

最后,何老师指出,冯先生不仅是人文精神学术内核的透视者,更是人文精神实践品格的力行者。他强调,学习冯先生不仅要学习其学术观点、治学方法,更要学习其平民本位和学人初心。

演讲结束后,刘彦波、雷平、姚彬彬老师分别发言,追忆冯先生的往事、阐发学习冯老师著作的体会。与会者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未来的学术研究充满信心和动力。

何晓明教授自1979年起即追随冯天瑜先生问学,于2024年1月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冯天瑜学述》,本次讲座即围绕新著展开。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3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