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宇欣 图/欧敏婧)3月12日上午,我院2022级文化遗产专业学生在逸夫人文楼D6004开展寒假社会实践分享活动,雷平、刘元、郑维维三位老师出席分享会,档案学2201班班长张颖和团支书吴霄到场观摩。本次分享会旨在总结寒假期间同学们的社会实践成果,深化同学们对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理解,同时激发同学们的实践热情和创新能力。
在本次分享会上,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个人和团队代表纷纷登台发言,分享了他们在不同地区、面对不同文化遗产时的实践体验和所获得的宝贵知识。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以及与当地文化工作者的深入交流,学生们不仅增进了对我国丰富文化遗产的了解,也提升了个人的实践能力和研究水平。
邹扬帆同学分享了他参与“博物馆研学”项目的心路历程。在多次带领小朋友实地进行博物馆研学过程中,他不断突破自己,从“社恐小白”走向项目的台前幕后,和团队成员实现了共同成长。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我看到了许多低声哭泣的人……”杨洋同学向大家分享了她和团队一起前往南京和上海的实践调研经历。从南京博物院到上海自然博物馆,杨洋团队实地调研了南京上海的古生物和地质状况,致力于探索人类的起源发展。
除了参加老师的团队项目,许多同学也积极投身于家乡志愿服务。王余成同学分享了自己加入家乡大学生联合会,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体会和感受;王婧怡同学分享了自己在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实习的所见所闻,让大家深刻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及其面临的保护挑战。
寒假期间,同学们的实践调查方式也多种多样。罗兴栋同学在了解人类学相关知识之后,利用所学分析了自己家乡的殡葬习俗,以文献的形式展现了田野调查的基本过程;王坤同学则以旅行导览的方式为大家介绍了一项世界级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
分享会现场互动热烈,师生们就文化遗产保护的实际问题、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进行了深入交流。雷平老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此次分享会不仅是对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一次回顾,更是对未来学习和实践方向的一次明确指引。”雷平老师还强调,同学们在进行社会实践时需要注重主题的提炼,以加强实践成果的深度。
据悉,我院积极在各专业开展寒假社会实践分享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所学和所思,也为在座的每一位师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我国文化遗产的窗口。通过这样的活动,我院希望能够激发更多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