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媒体报道
社会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党群工作>>社会媒体报道>>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网】推动中国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编辑:马璇  审稿:余芳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2-06   阅读量: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1月27日,由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湖北省档案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国本土档案学发展百年回眸暨覃兆刿教授《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出版20周年纪念研讨会在湖北武汉举行。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云南大学、黑龙江大学、河北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湘潭大学等多所高校知名学者和湖北省档案馆、苏州市档案学会等档案界领导和专家受邀参加研讨。会议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同步进行,全国高校师生和业界人士350余人参会。

揭示中国档案演进脉络和内在逻辑

湖北省档案馆副馆长刘志成认为,《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档案事业的演进脉络和内在逻辑,为推动我国档案事业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他肯定了湖北大学档案系在人才培养、档案行业法规和标准修订、湖北省档案馆新馆建设、湖北省老科学家学术成长史料采集等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刘志成勉励广大档案工作者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共同推动中国档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王义芳从历史沿革、学科专业、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发展目标等方面分别介绍了湖北大学和历史文化学院的概况。他指出,研讨会的举办是为了回顾上世纪以来中国本土档案学发展的历史成就,通过档案学学科建设与学术交流,与各位专家学者共同商讨中国档案事业的新发展走向。

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昌山认为,《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为深入了解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为档案学术研究和中国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和观点。他指出,该理论旨在从实物对象和精神现象共同构成的档案事物出发,将档案的价值深化为工具价值和信息价值两个层面的理解,强调了档案工作中工具性和信息性的平衡发展,同时这种理论也有助于深化对档案本质的认识,更好地指导档案工作的实践。张昌山表示,中国本土档案学有广阔的学术创新空间,期待更多这样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出现,持续点亮中国本土档案学发展的远大前程。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覃兆刿指出,档案学基础理论是整个档案学科的大厦之基,是学科体系的核心。档案双元价值观是其借以贯通时空的表达,强调档案作为人类行为方式与管理工具的合目的性,具有典型的社会治理取向与历史文化载体双重特性。我国档案事业的现代化,则应以“工具”和“信息”并重为价值目标,从档案实体对象与专业技术的建构与应用、档案制度与社会关系的调适、档案价值观与档案事业定位和效能呈现中思考如何增强其合理性。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雷平宣读了8位场外学者对《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和原创理论“档案双元价值观”的评价,

开幕式由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刘彦波主持。

推动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张会超认为,“档案学”术语最早的出现和使用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并经历了一个较为丰富的过程。他指出,档案学界对于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档案学发展的关注程度和了解程度不足,很长时间只停留在档案学十三本旧著的研究上,整体成果较少,档案学有待于进一步的关注和了解。他以“文书档案连锁法的可持续研究”为例,提出档案学术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张会超提出了四条档案学发展的思考和建议:进一步发掘相关档案和史料、丰富民国档案工作史实和理论内容、撰写并呈现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与相关学科跨界合作深化研究。

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档案学系系主任周林兴表示,从档案作为整体的角度来看,当前档案价值认知通道多数以通行标准作为参考,辅助以社会阅历、工作经验和领导意志,主要考量其情报价值和凭证价值,而忽略了其是否具有典型性、艺术性、奇特性以及是否作为展览和教学用具的价值;从档案作为个体的角度来看,档案人无法以当下的认知和标准判断档案是否有价值。他提出了一种档案价值新认知及其认知方法,新认知即档案价值是负载于档案的一种社会关系,新方法即“档案价值漏斗判定模型”。在进行档案价值判定或决定一份档案命运时,要以发展的观点充分考虑档案所反映的各种社会关系,使档案收集、保管进入到“全时代”。

数智时代背景下档案双元价值理论是否需要转型或重新阐释?如何理解数智时代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表现?基于以上两个问题,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任越对数智化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阐释,并通过数学图形生动地表明档案双元价值理论在数智时代的理论内核上不会有太多变化,而档案的信息价值和知识价值可以无限延伸。他认为,数智时代档案双元价值理论的关注焦点在于关注社会主体的建档行为、凸显档案的文化本质、深挖档案信息的知识要素以及重新规划档案事业的发展蓝图。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谢诗艺回顾了自身与档案双元价值观的结缘经历,并基于档案双元价值理论的视角以及个体观察探讨了学人与理论存在的互动共进的关系。她表示,档案双元价值理论从观点到理论日臻完善;在理论发展过程中,学者推动了理论,理论也滋养了学者;档案双元价值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个体到群体,从观点到理论的转换过程。谢诗艺表示,理论的形成是漫长的,但是稳步推进的;学人和理论是互动共进的关系;在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之中,要发挥共同体对理论的促进作用。

为档案双元价值理论应用提供新诠释

中南大学档案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馆员向禹从工作实践角度、数据与档案事业现代化、后外包时代档案机构发展三个方面肯定了档案双元价值理论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指出了档案双元价值理论可持续发挥作用的领域,为档案双元价值理论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诠释。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朱兰兰从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三个维度来剖析科技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可行性,从理论、政策、技术三个层面来解构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内涵。

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陈祖芬用三个“一”概括了对覃兆刿教授的《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的看法。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颖将书名中的传统与现代化作为两个关键词和线索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副教授胡莹从科研、教学、思维惯性三个方面阐述档案双元价值观的价值和对其影响,分享了档案双元价值观成为自身潜移默化的一种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惯性的过程。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运彬赞扬了档案双元价值的理论价值和贡献,同时还关注到了《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中所提到的两个希望工程——家庭建档及其意义与民营企业档案工作。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特聘教授聂云霞回顾了覃兆刿教授是如何因“个性”与“执着”而成就“经典”的“档案双元价值观”。

浙江师范大学档案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易涛以档案双元价值论为指导,发现档案数据是工具价值与信息价值的双元价值结合体,共享是档案数据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必然选择。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档案系副主任王英阐明了将档案双元价值论和档案事业三字经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原创理论在国外进行宣讲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信息管理系学者孟月表示,关注档案双元价值观的原创性和思辨性,了解档案双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极好的学术思维训练。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张斌在会议总结中表示,《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展现出深厚的学术功底,档案双元价值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档案学原创性理论不足,提升了中国档案学学术自信。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zkzg/zkzg_gxzkdzyx/zkzg_gxdzyx_ztch/202402/t20240207_5732811.shtml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3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