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媒体报道
社会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党群工作>>社会媒体报道>>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网】聚焦不结盟运动 推动对发展中国家及国际组织的研究

作者:记者 明海英  编辑:马璇  审稿:余芳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4-01-11   阅读量: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明海英)12月23日,湖北大学不结盟运动研究学术论坛第8期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论坛主题为“全球南方视野下的不结盟运动研究”。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北师范大学、黄冈师范学院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及硕博士研究生近30人与会。论坛开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梁军主持。

契合区域国别研究的现实需要

湖北省世界史学会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邢来顺在致辞中表示,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国际组织,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以“全球南方”视角研究不结盟运动,研究中国与不结盟运动关系,研究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高志平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不结盟运动文献资料的整理、翻译与研究(1961—2021)”,聚焦由中小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有助于推动学界对发展中国家及其国际组织的研究,并契合区域国别研究的现实需要。

高志平作“不结盟运动的‘全球南方’角色及其中国价值——第十九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召开前夕的思考”的主旨发言。他认为,不结盟运动是天然的“南方”成员、南南合作的重要机制、南南团结互助的典范,是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的一面旗帜。不结盟运动的国家几乎遍布全球,内部事务涉及全球,机制也参与全球治理,成为国际事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对于我国来说,不结盟运动是我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然伙伴,不结盟运动国家身份是彰显我国发展中国家地位的鲜明体现,同时,不结盟运动也是我国开展全方位外交工作的重要舞台。随着乌干达第十九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的召开,未来三年非洲将会是不结盟运动活动最为活跃的舞台,课题组将组织力量集中研究非洲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问题,推动不结盟运动研究的深入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曾晓祥主旨演讲的题目是“东盟国家在不结盟运动中的路线分歧——以1983年印支局势为例”。他认为,东盟国家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和早期会员国,东南亚国家在不结盟运动事业中不断发展壮大。但是东盟国家在不结盟运动中的路线也有诸多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东盟国家的国家安全观念所导致的路线分歧,当然对国家威胁或竞争的来源及其性质的不同判断并不因共同的身份而被消弭,国家依然可能以不同的身份和视角看待世界。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刘馗以“从中立主义到不结盟思想:不结盟运动思想基础的建构”为题作主旨发言。他说,学界对中立和不结盟两个概念一直混淆不清,从整个不结盟运动思想基础的建构来看,主要呈现出三个阶段:一是从二战后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形成了新中立主义;二是从1956年南斯拉夫的布里俄尼岛会晤到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成立,基于新中立主义的不结盟思想正式形成;三是不结盟运动成立后,不结盟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扩展、传播到今天被广泛认可。

本质上是国家间的合作方式

学术研讨环节,黄冈师范学院教授张威认为,如何阐释不结盟运动,给它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义,这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很有必要去做。不结盟国家非常庞杂,并非铁板一块,界定不结盟运动实际上有弹性与韧性之分。不结盟概念的延展性很大,它与准结盟、议题联盟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等问题都需要进行界定。此外,相较于77国集团而言,不结盟运动的独特性和独有价值在哪里?不结盟运动与上合组织关联性如何体现?这些问题均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不结盟运动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梁军认为,只有回答了这个问题才能接近规范性研究。实际上,不结盟运动就是一个结盟,本质上它就是一种国家间的合作方式,也就是在美苏集团之外,其他国家组建的一个集团,并且它不是像欧盟那样的一体化组织,决定不结盟运动未来走向的还是民族国家。正因为如此,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权力政治的需求,其通过的决议也必然是各方力量博弈的结果。而共同的诉求让这些民族国家走到了一起,其诉求的核心必然是独立、生存和发展。另外,不结盟运动成员兼具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就决定了他们之间必须求同存异,否则就根本达不成决议,如此,其通过的决议必然是一个最低的标准。

湖北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研究员熊兴认为,历史研究很重要,同时也要发挥历史研究的独特优势,即需要关照现实。“全球南方”并非是一个新概念,之所以目前很热门,主要还是与大国竞争,尤其是与中美战略竞争有关。历史上,不结盟国家内部的分歧,不结盟国家地位的提升过程和方式,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着力点。中国与不结盟运动在安理会改革方面的互动关系,乃至中国如何加强在不结盟运动中的影响力和领导力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思考。

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徐煜认为,不结盟运动坚持倡导多边主义理念,探索基于多边主义机制的国际治理实践,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推进了国内不结盟运动研究的进程。

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教授关培凤在论坛总结讲话中说,本次不结盟运动研究学术论坛聚焦全球南方视野下的不结盟运动研究,研讨的主题集中,既探寻历史,又关照现实。研究内容既有宏观的,比如不结盟运动的“全球南方”角色与思想基础;也有微观的,比如埃及不结盟运动成员身份问题、不结盟运动对巴以问题的因应、不结盟运动与安理会改革以及不结盟运动对中国的价值等。2024年1月,第十九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将在非洲东部的乌干达召开,乌干达将成为不结盟运动未来三年的轮值主席国,本次论坛对于非洲与不结盟运动的探讨,正契合现实之需要,难能可贵。

据悉,本次不结盟运动研究学术论坛同时也是湖北省世界史学会第十六届会员大会暨“文明互鉴”视野下的世界史研究与教学研讨会的分论坛,由湖北省世界史学会和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举办,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不结盟运动文献资料的整理、翻译与研究(1961—2021)”课题组合作承办。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1/t20240104_5724370.shtml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3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