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我院获“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作者:xuegong  编辑:  审稿:文宣   来源:学工办  发布时间:2004-11-23   阅读量:


    在11月18日举行的湖北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我院以100%的高就业率和扎实有效的工作受到学校表彰,被授予“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我院李艳同志同时荣获“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学院副院长覃兆刿教授作为档案专业责任教授在大会上发言。

 

分工协作 分类指导 重点帮扶 全面就业

——2004年历史文化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就业工作一直是学生工作的难点,也是学院工作的重点。之所以是难点,与我们的生源状况相关。从这几年的招生情况来看,历史与档案的生源基本靠学校调剂,由此而决定学生在校期间专业思想不稳,从而影响个人的发展。基于这种情况,学院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全体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内容,使毕业生就业教育经常化。除此之外,学院还动员全体教职员工关心毕业生,关注就业工作,支持就业工作。在全院上下的努力下,我们使招生时的“冷门”专业变成了就业时的“热门”专业,全体学生的自信心大大增强。

一、2004年就业情况简介

(一)2000级历史就业情况

毕业生共计49人,顺利就业49人,就业率100%。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21人,其中参加考试录取16人,湖北大学免试保送3人,2人参加农村教育硕士行动计划,占毕业生总数的42%(攻读本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17人,转向攻读法硕3人,1人转向攻读古代汉语);与用人单位签定正式就业协议24人,其中到各中学从事教育工作22人(省内12人,外省10人),到高校从事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1人,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8%;人事档案托管到人才交流中心,用人单位开具就业证明的共3人,其中到新闻单位的2人(福州电台和《中国政协报》各1人),三资企业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1人只愿意回家自主创业(档案派往生源地教育局)。

(二)2000级档案就业情况

毕业生共计54人,顺利就业54人,就业率100%。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9人(本省2人,外省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6.7%(3人转向攻读法硕,1人转向攻读汉语言文学,5人攻读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与用人单位签定正式就业协议38人,其中到国家事业单位(高校、研究院所或职业技术学院)工作的共31人(武汉5人,外省26人),到企业单位工作的共5人(武汉1人,外省4人),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录取2人(广东省国家安全厅1人,湖北省基层公务员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0.4%;人事档案托管到人才交流中心,用人单位开具就业证明的共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2.9%。

我院毕业生共计103人,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3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9.13%;签定正式就业协议的共6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0.19%;人事档案托管到人才交流中心,用人单位开具就业证明的共1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9.71%;回家自主创业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0.97%。我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100%。

二、我们的主要做法

“冷门”专业之所以成为冷门,主要是社会缺乏了解,但这使学生从进校就树立起忧患意识。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但更注重充分利用这种忧患意识,促使他们注重全面发展自己,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就业的竞争砝码。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就业工作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班子成员既讲分工又讲协作,使就业工作成为学院上半年的重点工作。动员全院职工关心毕业生就业,关注毕业生就业状况是学院院务会议研讨的重点。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亲自兼任毕业班辅导员,在上半年坚持每两周向院班子成员汇报一次毕业生就业情况,每月向全院教职工通报一次毕业生就业情况。院班子成员内部还进行明确分工,如教学副院长覃兆刿和科研副院长王扬分别负责联系档案系和历史系考研学生,对他们进行专业指导并协助联系考研单位、硕士导师;副书记何顺进与系主任、班主任一起负责联系找工作的学生,及时了解信息,加强沟通和指导。对个别学生,学院更是几个人负责联系、帮扶。如00历史的一位同学,是一名“只愿做观众,不愿当演员”的学生,大学期间一度沉溺于网络游戏,临近毕业时还差9个学分未修满,不能顺利毕业,他自己对就业乃至生活不抱任何希望。为此,院务会议确定王扬和何顺进重点联系,确保他能顺利毕业、就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该生改变了以往颓废、消极的精神面貌,在较短的时间里修满了所有学分,并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如今,他已在重庆彭水县的一所乡镇中学教书,在写回的信中,他回顾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对学院和学校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二)在日常教育中进行分类指导,使学生尽早明确自身定位及发展方向。在总结以往学生就业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三类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一是专业知识扎实的学生。他们往往以优良的学风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成绩优良,考研成功的胜算较大。二是学有所长的学生。他们往往从兴趣、爱好出发,在某一方面刻苦钻研,取得了社会认可的成绩,如计算机或英语水平较高,具备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等,这些学生会受到企业、文化产业等单位的青睐。三是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他们注重在校期间全面发展自己,积极参加各类组织和活动,在活动中,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这类学生在公务员招考、应聘企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时具有一定优势。这三类学生成功求职的实例,我们从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开始渗透,让他们树立就业意识和典范;从大三开始,我们就对学生自身发展趋向基本定位的情况进行摸底,收集就业意向,确定辅导方案。事实证明,这套方案的实施使就业指导工作落到了实处,学生非常愿意与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探讨。除此之外,我们还组织成功就业的毕业生与低年级学生交流,让他们以自身生动的事例教育广大学生。

在就业日常教育工作中,我们还注意采取多种措施帮助毕业生树立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我们的口头禅有“有机会就把握”、“能签的签了再说”、“先骑马再找马”等,向他们讲明人才市场面临的激烈竞争形势,一个人终身从事一种职业的概率将越来越小,人才流动和再就业已越来越成为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第一次就业不理想,还可能有第二次、第三次择业、就业的机会。矫正那种认为一锤定音,一次分配定终身的择业观。我们还注意加强毕业班的团队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如在毕业班建立党支部,就业信息共享等。“同船过渡五百年修,何况同窗四年”,激发同学珍惜同窗之谊,互相帮扶。今年有数位同学一个人有多个就业机会,他们不是互相隐瞒,而是积极帮助推荐班上其他同学去应聘。

(三)抓两头带中间,重点帮扶,全面提升就业质量。我院不只满足于毕业生的高就业率,而且向提高他们的就业质量方向发展,重点针对双优生和后进生的就业工作,带动了整体就业质量的提高。

“抓两头”,其中“一头”指的是在校期间学习成绩或综合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对他们我院实行优生优推的原则,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他们较好地实现就业会对整个就业工作产生好的带动作用。如档案专业的谭云凤同学,担任毕业班班长,当时广东省国家安全厅到武大和我校挑选毕业生。获悉信息后,吴志平和李艳同志连续三天和用人单位在一起,认真安排用人单位的各项考核工作,最终使他们选择了谭云凤。这部分同学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面对眼前的多个机会不知如何选择,要等到一个让自己完全满意的机会才肯签约。我们鼓励他们先就业再择业,遇到有意向的单位先签定协议,以免与适合自己的单位失之交臂,然后再在政策许可范围内作适当的变动。“另一头”指的是一些在学习成绩、综合表现或心理素质方面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要么不能顺利毕业,要么在求职过程屡遭挫折以致对一切丧失信心。档案专业一位毕业生性格比较内向,虽然成绩优良,但由于个性原因使得求职颇为不顺,因此导致心理极度失衡。学工办同志和班主任通过紧急工作,使其心态逐渐平复。事后,时任副院长的吴志平和院党委书记万明明又分别与他谈心,帮他调整心态。后来,这位同学虽然也遇到几次挫折,但都坦然面对,直到找到理想中的工作。

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我们不是“抓两头,‘代’中间”,而是采取“帮促”的方法。我院调动院班子成员的力量通过各种公开渠道获取就业信息,除积极、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外,还通过各种媒体、网络、招聘会了解就业信息和动态,并及时向学生传递,搞好推荐工作。对他们加强职业指导,坚定他们的信心,在找工作过程中扬长补短,帮他们分析在找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找出应对措施,纠正其错误的就业态度。档案专业的一位学生虽然综合素质还不错,但学习成绩不太理想,英语四级没有通过。他参加中共中央办公厅文献信息中心公务员考试,笔试成绩第一,面试时与人大的一位研究生竞争被淘汰,因此一直自视甚高,成为档案专业最后一位没有落实工作的学生。院长郭莹与覃兆刿亲自与他谈话,并与自己的一位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学生联系,将他推荐到公司担任老总秘书。

三、主要不足与努力方向

尽管今年的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仍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就业质量不高,就业面过窄等几个方面,这也是以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一)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整体合力的形成。长期以来,认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毕业生自身的事情,是学工干部和毕业班班主任的事情,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观念。事实上,毕业生就业状况既是学科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今年的就业工作中,我们有意识加强了与系主任、专业责任教授的沟通,但全员关心毕业生就业工作,关注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局面尚未形成,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尚未调动起来。今后,我们将尝试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专业责任教授设置等方面的考核工作中加重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考察力度,加快整体合力的形成。

(二)大力拓展就业市场,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过去几年来,我们在就业工作方面局限于“等客上门”,很少为了就业走出校门,大部分档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局限于部分民办高校和高职高专的图书馆、档案馆,大部分历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局限于在中学任教。随着社会档案意识的增强,专业档案人才和懂得档案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社会需求将进一步提高。在档案学的专业口径逐步拓宽的情况下(已包含信息管理与办公自动化),要组织有关教师走出校门,将更多的用人单位请进校门,既为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拓宽空间,同时也进一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历史学作为师范专业,要加强综合素质培养,以求抢占更多非师范专业的就业空间,如新闻媒体、文化产业等。

(三)加大毕业生教育力度,全面转变择业观念。许多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追求一次性到位的陈旧观念还比较浓,这就导致在选择用人单位时挑挑拣拣、举棋不定,毁约现象较多,既浪费了一些比较好的就业机会,也给用人单位一些不好的映象。还有些毕业生将就业地域限定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使得部分中等城市或山区城市的单位招不到人。对此,我们要加大毕业生创业意识、艰苦奋斗精神和事业第一观念教育。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3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