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至11日,边畈遗址与边畈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湖北大学钟祥边畈考古教学实习基地召开。本次会议由湖北大学主办,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学院)承办,荆门市博物馆、钟祥市博物馆协办,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荆门市博物馆、钟祥市博物馆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会议开幕式由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黄柏权院长主持。湖北大学张冬卉副校长、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陈飞处长、钟祥市文化和旅游局付金龙副局长分别代表湖北大学、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钟祥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大会致辞。张冬卉副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了近年来湖北大学考古与文博专业所取得的成就,希望各位专家畅所欲言,提出真知灼见,为深化边畈遗址的价值阐释注入澎湃的学术活力,进一步推动边畈文化深度融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宏大叙事,为阐释湖北万年文化史、深化长江文明溯源注入强劲动能。陈飞处长在致辞中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湖北考古在全国的地位和重要性、湖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成立与发展过程、边畈遗址考古近年来取得的重要收获,并希望湖北大学在今后的考古教学与研究中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为湖北的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会议第二阶段的专家讨论环节由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刘辉教授主持。湖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常务副院长、边畈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孟华平教授对2025年边畈遗址考古教学实习、发掘工作和主要收获作了汇报,鄢宇倩博士作了题为“边畈遗址植物考古工作汇报”的报告。

在专家讨论环节,专家们高度肯定了2024年边畈遗址考古发掘取得的重要收获,就边畈遗址的年代、文化性质、生业与环境、边畈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对遗址下一阶段的考古工作、学术研究和教学实习提出了意见建议,建议下一阶段要重点加强对遗址周边区域的考古调查,深化对遗址分布范围和聚落结构的认识,要重点解决遗址是否存在环壕、环壕的走向和年代等问题,并就此开展专题考古发掘与研究。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一级教授赵辉在讨论会总结发言中,肯定了本次会议提出的边畈文化的命名,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同时期遗址的调查研究,进一步丰富对距今7000——6000年汉东地区文化与社会的研究,为深化认识边畈文化的性质、分布范围等提供学理支撑。

边畈遗址是目前江汉平原东部发现的时代较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有近7000年的历史,以边畈遗址命名的边畈文化长江与黄河流域长期文化交流的产物,也是荆楚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目前,边畈遗址已纳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点遗址,也是国家文物局“长江中游文明化进程”重大课题的重要支撑项目。以边畈遗址为核心建立的“湖北大学钟祥边畈考古教学实习基地”已于2024年8月建成并已投入使用。2025年9月开始,湖北大学2023级第一届考古学本科专业学生将在基地开展一个学期的考古实习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