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学科科研>>学术动态>>正文

上海师范大学李文硕教授做客我院专题讲座

作者:王雅菲  编辑:马璇  审稿:余芳   来源:历史文化学院  发布时间:2025-11-03   阅读量:

2025年10月31日下午,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文硕在我院D6004会议室开展题为“空色相逢:寻找城市历史中的情与感”专题讲座。高志平教授主持,世界史学科带头人董晓佳教授、刘榕榕教授、刘天乔老师及多位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会。

李文硕教授以“情感与城市史的交叉研究”为核心,从四大维度展开深入阐释。他首先剖析了历史学关注情绪与感觉的深层逻辑,指出传统史学侧重宏大政治、经济结构的研究局限,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启蒙理性的反思,非理性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被重新重视,情感作为复杂的习俗与心理活动,成为解读历史变与不变的重要视角。年鉴学派的心态史研究、诺贝特·埃利亚斯关于“文明化进程中情感约束”的理论,以及上海“七不”规范的演变案例,都印证了情感与社会结构变迁的紧密关联。

在“历史学如何研究情绪/感觉”部分,李教授详细介绍了情感学、情感社区、情感表达等核心理论框架。他以芭芭拉·罗森温的“情感社区”理论为例,阐释了共享情感规范对群体认同的界定作用,并结合高卢墓志铭、施剑翘复仇案等案例,说明通过文本分析、事件还原等方法重构历史情感世界的具体路径,同时也客观指出了现有研究在边界界定、身体关注等方面的不足。

关于“怎样在城市史中发现情绪/感觉”,李教授提出“情感—空间互动”核心机制。他强调城市作为独特的密集空间,不仅是经济与技术的产物,更是情感的制造场与冲突空间。通过分析19世纪法国的嗅觉文化、柏林与开罗的城市情感规训、芝加哥的感官体验与社会分层等案例,揭示了情感规范的阶级化、城市化特征,以及公园、贫民窟、金融中心等城市空间与特定情感的关联。

最后,李教授围绕“共享历史世界中的情感”进行总结。他引用汤普森的研究理念,强调情感研究能丰富历史叙事的细腻度,让读者在跨越时空的生命体验共鸣中获得慰藉。

讲座最后,高志平教授总结,李教授从情感史的角度切入城市史研究,具有高度的理论性,符合现有史学研究的趋向——从高大上转向基层人民的研究。对史学学者的选题方向有很大启发。董晓佳教授也谈到,听完讲座后有了更多的思考:史家在史料中的情绪描绘与当时的史实是否有出入?个人情绪与群体情绪的关系如何?群体情绪对帝国政治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本次讲座横跨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多个领域,不仅系统梳理了情感史的理论脉络与研究方法,更通过丰富案例展现了城市史研究的新视角,为在场师生拓展了学术视野,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3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