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北京大学赵世瑜教授、中山大学刘志伟教授作客我院春秋讲坛

作者:  编辑:历史文化学院  审稿:文宣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4-26   阅读量:

4月19日,北京大学赵世瑜教授、中山大学刘志伟教授作客我院春秋讲坛,分别为做了题为“界邻区域:明清以来的社会动荡与革命”、“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研究导论”的精彩学术报告。我院周积明教授、郭莹教授、何晓明教授、覃兆刿教授、李严成教授、雷平教授及部分教师和博、硕士研究生参加了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郭娅教授主持。

IMG_7591

赵世瑜教授在讲座中首先对“界邻区域”进行了概念界定。他认为,“界邻区域”是一个空间尺度可大可小的概念,指的是一个与行政区划相互毗邻和接壤的地区。麻城、大别山或鄂豫皖根据地是比较典型的界邻区域,“多巨族”,“耕种鲜佃民”,大户多用价买仆,世仆是否可以以金钱赎回平民身份的争端,导致主仆矛盾易激化,当地军户占到总户数的70%,来自江淮、荆湘、汝蔡、陈颖的流民众多,这些都是明清时期这一区域社会动荡的影响因素。“藏彝走廊”、闽粤赣等区域的社会动荡,也有相似的特征。赵教授揭示了界邻区域的共性特征,即:山地、族群(无籍)、流动(脱籍)、资源的丰富或短缺、土客矛盾。最后,赵教授就界邻区域与20世纪中国三大革命的关系做了革命动力同异上的对比。

IMG_7669

刘志伟教授围绕“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研究”,从四个方面展开了论述,即:“历史文献中的乡村社会”、“革命与改良:知识分子的乡村认识”、“农村调查的兴起”及社会学与人类学的乡村社会研究。他强调,社会科学取向的学术研究应注重“运作中的社区”概念,要将研究对象放入特定时间、空间以及人的互动关系的整体社区中去研究。

讲座最后,郭莹教授、何晓明教授和周积明教授分别对讲座进行了讲评。郭莹教授指出两位学者的研究都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即回答中国因何从明清走到近现代这一问题,其研究路径是深入区域、解释全局,从具体的研究中看到背后宏大的问题。何晓明教授认为两位学者将文献研究与田野考察结合,使时间与空间、历史事件与具体地理方位、文献与现实相贯通,其治学方法可谓独树一帜。周积明教授高度称赞“华南学派”的研究,认为经过多位学者的努力和学术积累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开辟了中国史研究的新天地,在培养学生上也做出了卓越探索。

专家简介:

赵世瑜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长期致力于明清以来社会史与民俗学史研究,以立论新颖、考察详实著称,著有《吏与中国传统社会》、《眼光向下的革命——中国现代民俗学思想的早期发展》、《在空间中理解时间:从区域社会史到历史人类学》、《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等著作。

刘志伟教授,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明清社会经济史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地区里甲赋役制度与乡村社会》、《在历史中寻找中国——关于区域史研究认识论的对话》等。先后以客座教授、客座研究员或访问学者身份,多次到英国牛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台湾暨南大学等境外大学任教或从事研究。

                                                                                                                        (通讯员:乔秉睿)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3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